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汉冷声道:“平时我是怎么教导你们的?遇事首要镇定,不要惊慌!遇事惊慌有两大害,一是动摇军心,二是影响了正常的判断!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都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就是因为他们遇事惊慌,举止失当,最终导致无可挽回的败局,从今往后,你们当谨记。”
众参谋连声应是。
“赵江南。”
“卑职在。”
一名长身玉立的青年,昂首挺胸走到秦汉跟前,和统帅部里几乎清一色的新军装相比,这名青年的制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护国军采用了全新的军装,普通士兵皆穿绿色土布衣装,排长以上军官身穿黄色军装,唯独这个赵江南却穿着黑色的衣服,制式也和军队的军装迥然不同。
赵江南身穿的是护国军政府地方军管局的制服。
护国军政府吸取了湖广新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新占领的府县采取军管,每占一地必设立相应级别的军管局,比如赵江南,就是刚占领的新余市军管局的局长,负责在新余市开展新政改革,以及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赵江南是新余市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秦汉对赵江南身上流露出的那股精气神感到十分满意,这个小伙子是个可造之材,假以时日足可委以重任!
“动用手里的一切资源,立即发动新余市的百姓,可以适当枪毙几个民愤较大的地主老财!将财产分给贫苦的百姓,以提高他们的守城积极性!只依靠一千军政人员的力量来守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尽可以发动数万百姓来帮护国军守城。”
赵江南奋然道:“是!卑职这就去办理。”
“等等。”秦汉又将赵江南唤回,细心地嘱咐道,“在放手发动百姓的同时,你也不能放松了安全保卫工作,别让一些败类混进了民兵队伍,以免坏了守城大事!”
赵江南沉声道:“大元帅尽请放心,卑职不会让你失望的。”
秦汉点点头,脸上露出欣然的神色,说道:“行,那你去吧。”
目送赵江南远去,秦汉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向赵球道:“赵球,还有一件事,由于王鑫集团对新余的围困,樟树前线和统帅部的联系必然会被全部切断,前方觉察到异常之后,可能会派师回援新余,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樟树战役的进程,最终也可能破坏新余诱歼战的成败!你立即以旗语传令,让城外潜伏的暗哨前往樟树前线传达我的命令,让前线将士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樟树,全歼樟树守敌,其它的,就什么也别管。”
赵球急道:“校长,这命令一下,十一团、十二团可就真的不管新余统帅部的安危了!”
秦汉沉声道:“赵球,执行命令!”
面对秦汉不容置疑的命令,赵球别无选择,只能服从。
秦汉的目光落在众人脸上,沉声道:“从现在开始,统帅部一应人员分成三拔次,每天十二个时辰都必须保证有人在四城值勤,一旦湘军来攻,立即示警!绝不可出任何纰漏,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众人轰然应诺。
秦汉满意地点头,挥了挥手,沉声道:“你们都出去吧。”
直到最后一名参谋人员出了大营,秦汉才长长地舒了口气,轻轻地坐回椅子里,脸上的神色却是顷刻间阴沉了下来!方才在部下面前,他表现得从容自若、信心满满,那是为了稳定军心,不致令部下乱了方寸。
事实上,秦汉自己也觉得,固守新余是个冒险的决定!但他也是别无选择!
秦汉刚刚意识到不妙,还来不及做出相应布置的时候,王鑫的大军便已经距离新余只有几十里远了!如果调动十一、十二团回援新余,固然可以吓阻王鑫集团,可一旦樟树战事吃紧,护国军在兵力上的调度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困局。
退一步讲,既便十一、十二团的回防不影响樟树的战局,可万一王鑫选择避走、窜入防备空虚的湖南呢?这一万人的老湘军对湖南可谓知根知底,真要让他们流窜进了湖南境内,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也是护国军政府所承受不起的。
因此,无论如何,秦汉都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先设法将王鑫集团稳在新余城下,然后徐图后计……
第九章 添油
新余城外,湘军大营,王鑫也在做相应的布置。
根据护国军俘虏的口供,新余城里仅有一个警卫连,外加勤杂、相关人员等,也不过五、六百人,算上所谓的直属民兵大队,可能也就一千人左右!对这一千人的战斗力,王鑫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他相信自己部下的战斗力,要拿下新余这样一座城防并不算很坚固的城池,还是绰绰有余的。
真正让他担心的是樟树方向的护国军主力。
如果护国军主力趁自己全力进攻新余时从屁股后面杀出来,那就大事不妙了!王鑫仔细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情,判断出护国军必然已经和曾国荃所部在樟树交上了火。曾国荃所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肯定能够牵制不少护国军兵力,而护国军主力只有六个团,到时候最多也就抽出两个团回援新余。
只要樟树战役一天不结束,王鑫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收拾龟缩在新余城里的秦汉。
假设秦汉调回两个团,也就是五千余人。
王鑫当机立断,将自己的一万大军分成了两路,分出六千人在新余城东险要之处设伏,准备伏击前来增援的护国军援兵,留下最精锐的两千人用来进攻新余城,另外两千人作为预备队。在王鑫看来,新余城城墙低矮,城防简陋,用两千人来进攻已经是浪费了。
但王鑫的命令遭到部将李元化的激烈反对。
李元化是湘军悍将李元度的弟弟,李元度在第一次进攻九江时阵亡,曾国藩体恤爱将,让李元化在王鑫麾下做了一名营官。因此李元化对曾国藩素来是感激涕零,每思为曾国藩尽忠效力。这时候的李元化还不知道王鑫已经起了异心,准备撇开曾国藩单干了。
“大帅,对湘军威胁之大者,莫过于护国军!护国军中威胁最大者,莫过于秦汉!只要秦汉身亡,护国军将不战自溃,护国军政府将不战自乱!因此,我认为可不惜一切代价猛攻新余,以最短之时间攻克新余,活捉秦汉!如此,江西战事就将结束,曾大帅之湘军将不战而胜。”
王鑫冰冷地瞪着李元化,李元化对曾国藩的忠诚王鑫是心知肚明!
“如果全力猛攻新余,一旦护国军从前线回援,如之奈何?李将军认为我们可以挡住护国军的两面夹击吗?”
“这个……”李元化语塞,旋即强声道,“护国军主力远在百里之外,最快也需要一天功夫才能赶回,有这一天功夫,我军足可攻进新余,活捉秦汉了。”
王鑫不为所动,冷声道:“李将军有没有想过,这也许只是秦汉的诡计呢?他就是想把我军吸引在新余城下,以便他调集重兵四面合围最终一举包剿。”
“不会吧?”李元化脸色一变,失声道,“连护国军的帅旗都在新余城头飘着呢。”
“兵不厌诈!”王鑫冷然道,“凡事预留后路,小心些总是没错。”
****
老荒村,护国军十一团、十二团就在此驻扎。
傍晚时分,一骑快马如飞而至,冲进了驻地。
十一团团长郑建国,岳阳人,湘楚军校一期生,十二团团长张大河,四川广安人,湘楚军校二期生,这时候晚饭刚过,两人正聚在一起讨论战局,对樟树战役的进程交换各自的看法。两人刚说没两名,便被警卫兵的报告所打断。
“报告,新余统帅部急令!”
郑建国和张大河赫然挺直虎躯,目光早已经从地图上收回,凛然齐声道:“进来。”
警卫员领着一名满头大汗的士兵昂然进了团部。
那士兵看起来疲累不堪,显然是长时间的驰骋所致,向郑建国两人行了一记标准的军礼,沉声道:“新余统帅部遭到湘军王鑫所部一万人围攻。统帅部命令,十一团、十二团原定任务不变,不得擅自回援,违者军法从事。”
郑建国和张大河面面相觑。
半晌,两人才一挺身躯,厉声应道:“是!”
直到警卫员领着传令兵下去休息,张大河才轻轻地舒了口气,和郑建国交换了一个眼神,沉声道:“格老子王鑫不是往南撤退、回南康湘军大营去了吗?怎么又在新余冒出来了?日他娘的球球。”
郑建国也不解道:“曾国藩用兵素来谨慎,讲究稳扎稳打、步步推进!这种奇兵突出、长途奔袭的战术不像是他的一贯作风啊。”
张大河道:“是啊,格老子曾国藩什么时候也开窍了?学会这种奇兵战术了!校长这回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只怕也跟我们一样满头雾水吧。”
郑建国神色凝重起来,目光落在地图上,沉声道:“新余统帅部只有一个警卫连留守,直属民兵大队怕是济不了什么事,情况……有点悬哪!我看,是不是战场抗命一次,派一到两个营回师新余?”
张大河摇了摇头,说道:“在决定回援新余之前,我们还是先分析一下,校长为何下令我们不得擅自回援?按说,新余的战局已经危如累卵。校长不可能不清楚,王鑫如果不顾一切向新余发起猛攻,新余城顶多只能坚守一天一夜!但校长既然如此严令我们不得擅自回援,必然有他的道理,如果我们吃不透校长的思路,擅自回师,倒反而可能坏了校长的计划也未可知。”
“什么计划?”郑建国皱眉道,“莫非校长还想凭他手里那个警卫连歼灭王鑫集团?”
张大河笑道:“这个当然不可能,不过我听说王鑫此人生性多疑,凡事必预留几条后路,就像兔子预留三窟,久而久之,他的同僚便送他一个绰号叫王三窟。”
“王三窟?”郑建国道,“那又怎样?”
张大河道:“建国兄,如果你是王三窟,你会怎样指挥这场新余战役?”
郑建国凝思片刻,神色倏然一动,沉声道:“添油战术!”
“对喽。”张大河抚掌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想来校长也是这般想的,是以才命令我们原地待命,不得擅自回援。”
郑建国马上又皱眉道:“还是不对,王鑫也是沙场老将了,一开始可能还蒙在鼓里,但时间一长,肯定会发现情况不对,到时候,一旦他狗急跳墙,集中全力进攻新余,新余城怕还是坚守不住啊。”
“那就要看是多久之后喽。”张大河若有所思,轻声道,“如果我没有料错,子良兄的独立骑兵团应该已经在回师的路上了,从吉水到新余,快马一夜那即回。樟树战役也已经打了整整一天了,估计最迟明天就会见分晓了,只要骑兵团一到,樟树战役一结束,王鑫集团就在劫难逃了。”
郑建国叹道:“校长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他以自己的脑袋为赌注在赌博呢。”
张大河笑道:“校长本就是一个赌徒,你看看他起家的那几场战役,哪一场不是赌博式的胜利?有几次是正儿八经拼杀出来的胜利?”
郑建国道:“我看不然,校长这回也是被逼无奈了,所以才出此下策!曾国藩这回用兵可谓大大地出乎统帅部预料,王鑫这一奇兵突出已经彻底打乱了我们的原定作战计划,如果不能将王鑫集团在新余解决掉,这次东征怕就要惨淡收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