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属于朱临溪和王姒宝的私军,按理说是没有任何晋升机会的。现在听主子要替他们转正,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流下了激动和愉悦的泪水。
这不是王姒宝在许空头支票。
王姒宝和朱临溪研究过这件事,并且已经奏报了朱永宏。
潜龙卫和护宝军将来除了要保护他们夫妻外,还要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他们将成为整个洪武大陆最著名、最令人威风丧胆的军队——铁骑卫。
(本卷终)
☆、第三百二十三章 土地改革的提议
过完年,结束了龙口关的事情,着急见儿子的王姒宝和朱临溪收拾好行囊往韶京赶去。
开始他们行进的速度非常的快,等到了偏南部地区,王姒宝叫人放慢了行进的速度。
“宝妹,你不是着急回去见儿子吗?怎么现在又不着急了?”朱临溪有些诧异的看着王姒宝。
王姒宝笑着解释道:“现在正是春耕的季节。以前一直说要开荒种田,可自打来了韶国之后,我手里那么多的荒山和荒地却一直在闲置。咱们韶国地广人稀,将来要想在几国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口和钱粮缺一不可。”
相比较于回韶京后还要出京离开儿子,那还不如现在就顺道查看一番。
王姒宝逐条说道:“说到钱,咱们国家现在是重农抑商,国库的收入主要来在于土地税。所以钱这块就要从土地上获得。那粮不用说了更是要从土地上产出。”
接着又道:“至于说人口,即使咱们现在鼓励老百姓多生孩子,可到时候他们没有钱养活,孩子有病没钱去看,真正能活到成人的又能有多少?而且,咱们鼓励老百姓多生孩子,那人家其它几国不会吗?所以最直接也是最有效增加人口的办法还是要从别的国家移民过来才行。可说到移民,没有种植的土地让人家养家糊口,人家凭什么要来咱们韶国?”
王姒宝最后总结道:“所以,种种加在一起,咱们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土地的问题。”
王姒宝和朱临溪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想要着手建立自己的地盘。只是没想到一切都超出了他们的计划之外,现在除了要建原先已经规划出来的封地外,还要建设整个韶国。
这可真是个任重道远且看起来十分艰难的任务。
朱临溪点点头,“这也是我和我爹一直比较头疼的地方。好在你在雍都建的那个山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那里可是有很多的经验可以用来借鉴。”说到文韬武略朱临溪还算在行,说到农事一块,他除了参与了王姒宝雍都那个山庄建设以外,真的是一窍不通。
可他有时也会觉得奇怪,自家这个小媳妇和他学的东西都差不多,但是她的脑袋里还是会装了许多连他都不知道的东西。他也没有打算要寻根究底,只能说自家小媳妇平时比较能琢磨事儿。
王姒宝笑了笑道:“那个小山庄能和整个国家比吗?区区一个小山庄可以任凭我胡乱去弄,那里的人手也足,花销也不大。即使建不成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她顿了顿继续道:“可整个韶国荒山、荒地何其之多,改造起来何其难啊!另外,你也知道,我向来是纸上谈兵的主,真的要实施这些事情还得要靠你们。但是……”王姒宝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认真道:“土地改革却是我韶国将来存亡与否的一个关键。”
“土地改革?现在吏治改革还在进行当中,如果再加上土地改革,会不会遭来那些勋贵、世家的反对?”说到这里,朱临溪有些忧心道:“毕竟,现在整个韶国还不是一条心,那些反对咱们,想要找机会除掉咱们的人可着实不少。”
听说自家大舅兄又剿灭了好几处叛贼人马。这大舅兄的军功可比那些在边关熬上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遇不上战事的兵将要多的多。很快就让他在韶国站稳了脚跟。不得不说,自己岳家这些人各个都十分了得。自己何其幸运早早就定下了宝妹。
“这个土地改革前朝有先例,咱们回去和公爹好好研究一下。最好就是想办法保住官绅们现有的利益,不让他们感觉自己有太大的损失,另外,还能减轻普通老百姓现在的负担,增加他们的收益。只有保住官绅们现有的利益,他们才不会反对咱们。也只有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它国的人,才会想着法的上咱们韶国来安居。定国出兵这次因为你吃了这么一个大亏,而不得不休养生息。但以定皇的个性又岂能白白吃亏?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会卷土重来。估计等这个恢复期一过,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报复回去。这个恢复期不会太久,所以,留给咱们的时间也可能很长。”
这是事关韶国将来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们不能不提早做出安排。王姒宝已经打定主意,不管将来自家公爹同不同意,她都会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想办法。
那些土地现在都在她的名下,将来实际上还是要回到自己子女的头上。说白了,还是会还给他们老朱家,这也是自家公爹当初之所以那么大方的原因。但不管这么说,现在都归她支配。所以,她一定要尽快想到解决的办法才行。
归根结底,她需要人,也需要钱。而这两方面,恰恰都是她目前所急需的。
“我记得当初在韶国,你三哥参加会试的时候,你曾经写过关于户部如何增加税收试题的答案。我想你现在和那时的想法还差不多吧?”朱临溪曾经将王姒宝的那份卷子上的答案默写了下来,给朱永宏寄了一份。当时自家老爹就对自己这个小媳妇刮目相看。
“那时的答案是那时的,再说,雍国和咱们韶国的情况又不一样。当然不能用同一套方案。”
王姒宝将自己的想法一边总结一边归纳道:“雍国地多、人也多。但实际上那些地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了世家、勋贵、官员、富商以及一些土财主等等的手上,就是我刚刚说到的官绅。而真真正正普通老百姓手中的土地却不多。而咱们韶国呢,土地同样也是掌握在这些人手中,但是,那些都是已经开发好的土地。而与未开发的土地相比,那些已经开发了的土地还没有未开发土地的一半多。所以,留给我们可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
说到这里,王姒宝狡黠一笑,:“咱们这次回去后,先让所有不用交税的各家各户都上报一下他们自家现有土地有多少。”
看着王姒宝的像只小狐狸的样子,朱临溪情不自禁的捏了捏她的小鼻子宠溺道:“你又憋着什么坏呢?”
王姒宝笑呵呵道:“你猜,他们会多报还是少报?”
“这还用猜吗?当然会少报啊!”见王姒宝心情不错,朱临溪的嘴角也跟着上扬起来。
“那不就得了。”王姒宝嘴角翘的更高起来,“咱们将他们上报土地的多少编辑成册,让每家每户的家主和朝堂上的官员核对后签字画押留底备用。然后呢,这个就当做各家各户的一个底数。余下超过这个底数的部分就是他们今后要交税的部分。”她又顿了顿,眨着大眼睛看着朱临溪道:“你说,这是不是就能为国家增加不少的税收?”
朱临溪将王姒宝揽在怀中,情不自禁的亲了亲她水汪汪的双眸。感觉没过瘾,又亲了亲她的额头,接着开始细密的一点一点亲吻下来,最后停留在她的红唇上像是品尝世间的美味一般,与之纠缠,不肯放过。
即使是美味也不能吃撑啊!朱临溪最后留恋不舍的用手指揉搓着王姒宝有些肿胀的唇瓣,用略带暗哑的嗓音补充道:“这个主意不错。咱们还可以对外放出消息说,咱们要根据这次他们上报的土地多少进行缴税?”这样一来,就更没有人会多报了。
“对,这样就更完美了。”王姒宝不吝赞赏道。
“还是娘子先前出的主意好。”朱临溪夸奖完,又随口问道:“还有吗?你还有什么主意也一同说说看。”
王姒宝想了想,回答道:“还有一些,那要等想好了再和你说。待会儿,看到有春耕的,你陪我下马车好好走一走,看一看好不好?”
“好。不过,你现在要先满足为夫才行。”朱临溪的嗓音变得更加暗哑,手也开始不老实起来。
“讨厌,”王姒宝轻捶了一下朱临溪的胸膛,“你最近可是堕落了啊!”
“那也是因为娘子你。”
……
田间的地头因为刚刚下了一场小雨,变得有些泥泞。但农户们却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忙着在田间犁地。
换上了普通富家子弟服饰的朱临溪和王姒宝只带着几个随从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在泥泞的田间小路。
经过这一段时期的保养,二人均已经恢复了之前精致完美白皙的面容。他们的出现,很快就引起那些农户们的注意。
有些胆大的人还主动上前与他们攀谈,甚至还有人问他们是不是天上派下来体察民情的神仙。
朱临溪看着那一个个粗汉子盯着王姒宝看,满心的不高兴。而对那些大姑娘、小媳妇投注到他身上的灼热眼神自动忽略。
他弯腰在王姒宝的惊呼中将其抱起,连理由都已经找好。
“这路太难走了,娘子自己独行实在是不便。裙摆也会弄脏。还是让为夫抱着你比较好。”
王姒宝看那群女人盯着朱临溪看的火辣眼神也是很不舒服。于是,十分配合朱临溪,随同他一起离去。
☆、第三百二十四章 康国之乱
王姒宝本来还想找人询问关于耕种及税收上的一些事,但以目前来看,她自己想要调查的方法确实有些不合适。最后还是朱临溪派了卷书找了些人出去,按她的要求,做出了一个调查表,让人按照调查表上的内容仔细询问,认真填写。
王姒宝和朱临溪随后在路上又去看了几处归于她名下的荒山和荒地。
虽然她不知道关于种田的事,但最起码知道土质不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尽相同。当然,也不是种不出粮食的土地这个地就不能用了。如果找到合适的农作物,不但可以让荒山、荒地有产出,而且还可以肥田。再有就是搞些生态园的模式等等,最终不但可以将荒地变成良田,还可以赚更多的钱。
种植作物最主要就是阳光和水分。通过短暂的走访,他们也知道了寻找水源的关键。有些地和山之所以荒就是因为没有水源。这部分的地即使想改造也改不了。
朱临溪在知道这件事后,立刻给朱永宏去信,让自家老爹尽快下皇榜召集些懂得勘探水源的人。这一举措帮了王姒宝的大忙,没有让她胡乱找人去开荒。
还有的荒地却恰恰相反,离水源太近了,成为了涝地。这个王姒宝知道些,可以挖泥塘,养鱼、虾等水产品,搞好了的话,收益同样不小。当然,这个也要找那些真正有经验的人才行。
王姒宝在朱临溪的陪同下大致走了一圈,对于今后如何改造那些荒山和荒地也算有了初步的设想。她还派人去接了雍都那个农庄上比较有经验的几个管事过来,打算今后让他们帮着自己管理农事。另外,还希望他们能给王栩一些帮助和支持。
王栩和她那几个徒弟还有吕家来人都已经顺利通过了恩科的考试,并且已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位走马上任。
朱永宏更是为王栩单独设置了正五品的司农一职。同时,他还另外选了两个本就是种田出身的人让他们担任了正六品的副司农和王栩一起管理农事这一块。
从王裕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