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冷峻的看着我,直看得我心生恐惧,却也没有多说。他扬了扬眉,指着秦淮河上的画舫说道,“想不想上去坐坐?”
“可是王爷不是说该回了吗……”我看着朱棣,不敢在放肆,不断地提醒自己,谨慎,谨慎!
“哄他们的。”朱棣说着,已经往河边码头走去,只见他低头跟一个船夫说了什么,又掏出写银两给他,那船夫便连连点头。船夫跳上船去,他这才回身对我招手。
我连忙跑了过去,他也先踏上船板,已经回身对着我伸出手,我毫不犹豫的将手递了上去,故作轻盈的也跳到船头,这便是一艘小小的渔船,不是画舫,我跳上去的时候船剧烈的晃了起来,出乎我的预料,我也七歪八扭,朱棣微笑着将我扶稳,待我完全适应擦松开手,微微摇了摇头,似乎怪我的行为完全和这身男子服饰不搭。
我抿了抿嘴,不好意思起来。船身狭窄,有两块板可以坐下,我找了一块坐下,朱棣也坐了下来,只有船夫站在另一头划桨。江风吹来,有些冷意,可是良辰美景却不可辜负。
我也从来没有坐过这样的小船在江上看过风景,觉得又刺激又兴奋,到处瞅着,穿过桥洞的时候,更能想到那句话,你在穿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朱棣在宁王府与花满楼连续喝了两场酒,看起来醉气熏熏,此时正借着夜风解酒,毫不理会我。
忽的一个极大的画舫从我们身边经过,只见画舫上雕花刻画,里头的公子佳人更都是绫罗裹身,穿金戴银,一看就觉得富贵逼人。蓦然间,我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马上就是新年,可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却一个也不在我的身边。于这万千繁华之中,心中突然涌出一股股愁绪,说不清道不明,眼角也泛酸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朱棣已经酒醒,突然问道,“你是哪里人?”
第49章。48。相似
我是哪里人?我是哪里人只怕跟他也说不清楚。只得周旋道,“自幼便被不同的人带着到处辗转,好容易到了王府才算安生下来,至于我是哪里人,我自己也记不得了。”
我想起朱棣旅途中对我暗地里的照顾,还有后来几次的相处,觉得此人,其实真的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坏,这样欺骗于他,心里也有些不安,只是我也没有选择,谁叫我顶着锦衣卫的身份,跟他正好是对头呢?了不得以后越龙城再找我的时候,我多多为他说些好话便是。
令我没想到的是,朱棣听了我这番话竟然颇有感触,半晌不语。良久,他才说道,“你也没有父母吗?”
我看他的样子,似乎很是动情。我这里虽然有个父亲对我关爱有加,毕竟不是我心头上的生身父亲,怎么着也是隔了一层,想来回答他也不算是欺骗,便点点头道,“嗯。”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虽然身为皇四子,可是只因生身母妃早殇,小时候也是很苦的。”
我想起马三保跟我说过的李淑妃乃是他的养母,不敢妄言,便假装不知道,问道,“母妃早殇?您的生身母妃难道不是李淑妃娘娘吗?”
朱棣露出苦笑,摇摇头,“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李淑妃是我亲生母亲了,当然,李淑妃待我也很好,但终究没有骨血情分。”
我突然想到之前他给我裹伤的帕子,上面绣着的桃花,心中有些迷惘。
“你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朱棣看着一脸迷茫的我,苦涩笑道,“只因我生身母亲并非我族之人,乃是朝鲜国敬献给父皇的礼物,是以没有什么尊贵的身份。”
“啊?”我大吃一惊,原来那么后人寻寻觅觅,考证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却不知朱棣的母亲原来是个朝鲜族人。
朱棣似乎沉浸在不堪回首的回忆中十分难过,我也不能帮他什么,也是如坐针毡,十分尴尬的不敢说话。
“我母妃乃是碽氏,当年跟着父皇东征西讨打江山,并没有来得及和父皇一同享受天下臣民的敬拜便去了。父皇怜我当时年幼,那时候还只是身为侍妾的李淑妃正好无所出,父皇觉得她仁慈宽厚,便把我交给她抚养。一直到父皇登基称帝那天,他也给了李淑妃封号,并告诉我,从此以后要把李淑妃当做生身母亲一样侍奉爱戴。后来李淑妃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已经离宫,这一切也都淡了许多,不过到如今为止,还是李淑妃娘娘待我亲切。只是待江山坐稳,我也已经长大,我自己的母妃却没有这样的福气睁开眼睛看看了。”朱棣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似也认为自己与我吐露太多,再也不愿意多说,只是负手立在船头,拿眼睛睃着两岸的烟火繁盛。
我不知道他是怀念母亲,还是自殇身世卑微,不敢贸然打扰,便一直没有说话。
良久,朱棣转身对我说道,“你长得非常像我母妃。”
我心中一凛,终于明白他为何会对我一直青睐有加。
第50章。49。变故
回到燕王行府的时候,已经是二更天了,我倒在床上,扒掉身上的男服,想着这即将逝去的,神奇的夜晚,朱棣最后对我说的那句话却总是在耳边萦绕,挥之不去,我长得像他母亲……
我真的是糊涂了,虽说在这里我已经极力的做到内敛,却还是被那句话伤到了,我竟然自以为是到这个地步,以为朱棣这段时间的行为是因为对我略有好感,也把他这个人和历史上的那个狠角色渐渐的剥离开来,可事实上,原来一切都不是这样的。只因为我运气好,误打误撞的长得有些像他母亲,勾起他一番念母的情节,才会有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罢了。
罢了罢了,从此以后,还是小心为妙,这是燕王府,我面对的人是朱棣,是燕王,更是将来要坐上皇帝宝座的帝王。他的心思不会由我揣测出半分的。
第二天一早,朱棣便进宫去了。
下午,越龙城便来找我。青天白日,他贸然入府,我心中十分紧张,却也知道他绝对是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通知我,不然是不会这样莽撞的。
我定了定心思,若无其事的走到门口四处张望了一番,这才徐徐将房门关上。门一关上,便急匆匆的走到越龙城身边,“何事这样着急见我?”
“交趾国使节出事了。”越龙城攅着眉心说道。
“啊?什么事?”我心里惊诈,却并未表现在越龙城面前,朱棣早上入朝,至今未归,是不是和这件事有瓜葛?
越龙城拉了我一把,靠近我耳边说道,“咱们查到的那件事暴露了,使节此番是借着朝贡的名头,过来交易火药。火药已经在边陲之地被皇上派去的亲信拦截了,而交趾国使节,昨夜被人暗杀。现在死无对证,不知道使节接头的人是谁,也不知道这批火药的买主是谁。据使节下榻的驿站掌柜上报,使节临死前,见了一个神秘人。皇上将几个有嫌疑的大臣全部招到宫内,旁敲侧击的查问着。”
“有嫌疑的大臣?可是燕王这才回来没有多久啊。”我不禁为朱棣辩解道,昨夜,昨夜朱棣明明带我去秦淮河了嘛。
越龙城突然一抬眼,眼中灼灼精光,“燕王昨晚从献王府回去的时间,和掌柜的交代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我斩钉截铁的说道,“不可能!不是燕王!咱们之前跟踪过使节,你明明知道他接头的人是蓝将军。”
“可是蓝将军昨晚在皇宫中陪宴。再说,你知道使节的火药不是卖给一个人的。蓝将军常在河边走,总有失足的时候,但是不是此番。此番咱们只消在南镇之前,把去接头的人找出来,便能立一大功。”越龙城缓步走到我面前,带着不易察觉的严厉,“你可是皇上插在燕王身边最近的眼线,此时是咱们北镇的好机会。”
我摇摇头,坚决道,“不管是谁,反正不是燕王。这个我可以保证。”
越龙城有些不解,“你凭什么给燕王保证?”
第51章。50。嘱咐
我此时若是和越龙城说,昨晚是我陪着朱棣,只怕他不止要多心,还要怀疑我是故意袒护,便咬咬牙摇头道,“你不必问了,总之我给他打一百个包票。南镇此时绝对也是把矛头对准了燕王,但是接头之人确实不是燕王。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优势,你往别的人查去,总能比他们先找到接头人是谁。再拎出幕后人不是难事。”
越龙城见我不愿多说,脸色也颇不好看,不过他熟知我性格的,也不再继续问,只是特别郑重的嘱咐我,“你要弄清楚自己的身份,也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是什么,更要知道,一旦渎职,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而且,这两天,很有可能咱们还要面圣。”
要说我心里半分晦涩紧张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绝不能帮着冤枉朱棣,助纣为虐,“面圣我也说的是这套话,我知道什么就会说什么,绝不说半个假字。”
越龙城点头,“这样最好。”
朱棣当晚算是回来了,但是情形绝对还是紧张的。因为不出两天,京城内就有各种风言风语,有说交趾国使节惨遭谋杀,交趾国要发动兵变的,有说因皇上英明,尽早发现了交趾国图谋不轨,杀鸡儆猴将在朝堂内大不敬的使节处斩的。
总之,没有人提到火药的事。不知道是这个消息没有传出去,还是有人刻意封锁了。
事发第二天被唤进宫内的那些朝臣,各个都拿出了自己与此事无关的证据,唯独朱棣说不明白自己从献王府出来后去了哪里。不过他请示皇上,只要在真相没查出来之前,自己不会踏出行府半步。朱元璋将信将疑,一方面将这个军功赫赫的燕王怀疑到骨子里去了,一方面看着亲儿子正气浩然的脸,又要推翻自己的怀疑,他也十分的为难。
果然,越龙城说的没错,朱元璋还是最相信自己派出的锦衣卫。我又要进宫了。此番找的借口乃是李淑妃想要听我弹小曲儿。
王府里正是风声鹤唳之时,皇宫中人能这样对府中婢女示好,乃是幸事。连久不露面的王妃都出面来嘱咐我,“赫连先生,淑妃娘娘慈爱,你可要悉心侍奉。”
看着她比前番清减许多的脸庞,我竟然生出丝丝同情…………这算是个好妻子,为了夫君操碎了心啊。
我恭恭敬敬的答道,“多谢王妃提点,赫连一定竭尽全力。”
她慈爱的笑了笑,对着院外的侍女招了招手,侍女立刻送进来一个托盘,里面是一套簇新的蜀绣绸衣,几件不菲的首饰。
我连忙跪下,“王妃这样大礼,赫连受不得,受不得。”
徐云华抿嘴笑道,“你是咱们王府的人,这样大的脸面,淑妃娘娘都请你进宫,自然要好好装饰一番,不能弄得跟个烧煳了的卷子似的,倒叫别人看燕王府的笑话,说王爷苛待下人了。”
“王妃体恤下人,那是出了名的贤良。”
徐云华听了之后,站起身来,亲自将我扶起,十分诚恳的说道,“你也应当听到些风闻,咱们王府最近可是不太好呢,淑妃娘娘乃是皇上最宠爱的娘娘,你可要多多帮王爷说几句好话。我在这替王爷先谢谢你了。”
我受宠若惊,“不敢不敢!王妃说的是哪里话!”
“咱们的体己话。”徐云华拍了怕我的手背。
我就这样带着燕王妃的“体己话”再度进宫了。
第52章。51。再次面圣
我不清楚李淑妃是对养子朱棣更为照拂,还是对自己的丈夫更为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