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异史-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清华有些诧异,说道:“刘将军有话就讲,不必吞吞吐吐。”
    刘国轩表情忽然变得不自然起来,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向林清华抱了抱拳,叹了口气,随后便转身离去。
    林清华是无心关注刘国轩的怪异表现的,他仍旧留在城头,看着那远处江面上的众人船只,还有那一片狼籍的码头。
    刚才远远的站在一边的莫不计走上前来,他看了看林清华的脸,随后轻声说道:“元帅有没有问刘国轩,为何郑森会派他来?原先不是说准备派施琅前来吗?”
    林清华叹道:“施琅恐怕是不能来了,听刘国轩说,施琅前几天就被郑森派到南洋去打英国海盗去了,其实我猜测施琅可能已经越来越受郑森排挤了,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
    莫不计摇了摇头,也叹道:“施琅号称‘海上蛟龙’,这打海战的本领实在是很不错的,郑森却将此人疏远,当真是有些不智。”
    林清华看着那正在升帆的舰队,说道:“其实施琅这也是自找的,上次我跟他在铁甲船上聊天,从他嘴里我得知,他跟郑森部下的多数将领都不合,你好好想想,如果你是郑森,你会重用这样的人吗?”
    莫不计想了想,随后摇头道:“不会!若用此人,则其他将领必定渐渐离心而去,所以,要想收买人心,必须舍弃此人。看起来,郑森不用此人也并非是无识人之明,施琅此人确实有些跋扈,不讨人喜欢。”
    林清华不想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于是便将话锋一转,问道:“刚才没有来得及问你,最近几天,张慎言他们闹腾的怎么样了?”
    莫不计脸色有些古怪,说道:“郑森已经不再与他们一唱一和了,因此他们的声势小了不少,目前他们除了抓住原来的那‘二主共和’不放之外,还抓住上次元帅废除了‘自卖人法’一事而纠缠不休,说元帅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林清华冷哼一声,说道:“他们心中打得什么算盘,我还能不知道?其实他们就是怕我一旦废除了这个法律之后,他们家的那些下人、仆人们就要闹着离开了。其实他们大可以放心,现在讨生活不容易,只要有口饭吃,主人家不虐待他们,那些仆人们是不会去官府的,当初我之所以立这么个法,不过是个权宜之计,眼下天下渐渐平静,荒地甚多,而无妻之人又不少,这些富贵人家占着那么多人口不放,不仅不利于恢复秩序,而且还阻碍了农业的恢复,况且光棍儿没老婆,人口也就上不去,所以,现在这个法必须废除不可!”
    林清华顿了一顿,随后看了看江上那正在起航的船只,接着说道:“我不仅要废除这样的法令,而且还要重新立法,以前的那些法律条文也许将再也看不见了,所有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法律也将再也看不见了!现在郑森已经放弃了,我就可以放手干了,以前的那种缓慢的改变将逐渐变的让人目瞪口呆!巫婆神汉将被一个一个的发配边疆,傻子和近亲也将不能结婚,女人的小脚要放开,丫鬟和家丁要按时发月俸,男人尤其是书生要恢复汉唐时期的尚武精神,不仅要会做诗写词,而且要会骑马、放枪,官场上的风气也将让人再也认不出来!也许用不了五十年,整个神州的面貌将涣然一新!”
    不等天下人目瞪口呆,莫不计就已经有些目瞪口呆了,他有些吃惊的望着林清华,愣在那里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别的话来,直到林清华转身离去,他才从震惊中缓过劲儿来,随着林清华向城内走去。
    不知道为什么,林清华现在的精神完全处于亢奋状态,他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虽然他在路上没有停过脚,但他却将街道两边的一切都仔仔细细的看在了眼里,他的脚步越来越快,甚至连那跟在身后的马车都有些跟不上了,而那些护卫着他的卫兵更是紧张的一路小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虽然从北城门到东帅府有不短的距离,但在林清华看来,却好象仅仅只有几步远一样,当他回到府外的时候,他却一点儿也不累。他马上亲自前往咨议府,将留守兵部的一些军官集合起来,将自己心中的北伐计划向他们和盘托出,征求着他们的意见。
    不知不觉间,时间很快过去了,中午已到,当军营里的午饭开饭的号声响起来的时候,林清华才发觉自己已经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上午了。
    林清华从书桌边直起身子,将手中拿着的一根笔管扔在摊在桌子上的地图上,扫视一眼身边的十几名军官,说道:“好了,上午就说到这里,下午继续。你们吃过饭后再好好想想,看看我的计划还有什么疵漏没有?顺便再商量一下给山西骑兵补给的事情,我下午再来与你们讨论。”
    林清华带着卫兵返回府邸,当他刚刚走进大门,却发现婷儿正站在门后,双肩不停的抽搐,似乎是在哭泣。
    林清华走过去,挥手示意婷儿身边的那些丫鬟散开,随后他走到婷儿身边,将她轻轻抱住,并向她脸上看去,果然看见两行泪珠挂在婷儿的脸上。
    林清华伸出手去,用不算太粗糙的手拭去婷儿脸上的泪,问道:“怎么?谁欺负你了?”
    婷儿咬了咬嘴唇,随后摇了摇头,说道:“没……没人欺负我。”
    “那为什么哭?”林清华轻声问道。
    婷儿又摇了摇头,说道:“不为什么。”
    林清华的眼睛在婷儿的脸上逡巡着,见婷儿的目光似乎在躲闪着,很显然,婷儿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林清华不愿意逼婷儿,于是便准备放弃继续追问下去的欲望,但就在他准备将话题转移的时候,却忽然看见婷儿的脖子上多了条项链。
    婷儿平时从来没有戴过这条项链,而且对于林清华来说,这条项链有些眼熟。他伸出手去,将那项链从婷儿胸前提起,当他看清楚那项链下悬着的东西时,他愣住了。
    这条项链的下面拴着一个很小的铜片,仔细看去,可以认出那铜片其实应该是一个铜制的钥匙,钥匙上刻着一个细小的汉字,字迹工整,古意十足,却正是个“黄”字。
    这条项链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林清华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晚上所发生的一切,忘不了全玉姬离开时的那种夹杂着依恋、不舍、羞愧、痛苦的表情的脸,忘不了自己当时那种说不出来的心情。
    这条项链正是全玉姬的那条项链,是她父亲郑芝龙用来让她认亲的信物,林清华对此印象深刻。
    看到林清华的表情,婷儿忽然明白过来,她知道林清华恐怕已经猜出来了,于是犹豫再三,终于说了出来:“刚才玉姬姐姐悄悄的来过这里,她是来与我告别的,顺便将我的兄长与姐姐送来。以前我每年到福州去一次,去看望我的兄长和姐姐,而那时玉姬姐姐也一定会到他们府上来看我的,她与我在一起时很少说别的事情,只是说起你,问你还好吗?……其实我知道,她是真的喜欢你的,真的,这可以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来。刚才她来了,是跟刘国轩的船队一起来的,当时我就告诉她你就在隔壁咨议府里,可是她没敢去见你。不过,我知道,其实她来并不是为了看我,其实她是想最后见见你的,因为……因为她就要去南洋了,她说她不想再在大明呆下去了,她想到很远的地方去,忘掉以前的一切。虽然她说她只是来见见我,因为我们以后也许不会再见面了,但是我知道,其实她是来看你的,因为她在你的卧房外站了很久,走的时候她哭了……”说到这里,婷儿又泣不成声。
    林清华抬头,声音嘶哑的问道:“她怎么进来的?卫兵没有拦住她?”
    婷儿擦了擦眼泪,用力摇了摇头,哽咽道:“有我带着,外院的卫兵自然是不敢拦的,她又没有进内院,那内院的卫兵想拦都没有机会。况且……况且……那些卫兵根本就不可能认出玉姬姐姐,因为她的样子已经变了,你不可能相信,一个本来珠圆玉润的美娘子居然会变成柴火棒,她瘦得厉害,一开始就连我也没认出来。”
    “瘦得厉害?”林清华喃喃道,“这个项链是她留给你的?”
    婷儿又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是我自己向她要来的,留个纪念,南洋和南京相隔太远了,以后也许我们真的不能再见面了。”
    林清华心中有些迷茫,他将项链交还给婷儿,说道:“南洋并不远,也许以后你们还是能见面的。”
    “真的?”婷儿睁大美丽的眼睛,看着满脸迷茫的林清华问道,“真的不远?”
    但林清华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的脑子里已经完全混乱起来,压抑了多年的感情又开始撕扯着他的心,直到婷儿的下一句话,才将他猛的惊醒过来。
    “玉姬姐姐刚走,就在你进门前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你现在去追也许还追得上。”婷儿完全停止了抽泣,声音也提高了些。
    听到这句话,林清华的身子就象是触了电一样,猛的向后窜去,他一路奔跑,直接奔进咨议府,从马厩里牵了匹看起来最结实有力的马,解开缰绳,翻身骑上,连鞭子都来不及拿,口中便吆喝一声,双腿一夹,那战马便飞一般冲了出去,将身后那些来不及反应过来的卫兵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一路上林清华大声吆喝,马蹄声也肆无忌惮的撞击着人们的耳鼓,街道上的行人纷纷散到一边,看着那远去的骑士,互相打听着,但不等他们说上几句话,便又有数十骑士奔将过来,将行人又驱到了路边,一时之间,街道上乱成一片。
    当林清华赶回城北码头的时候,那里的所有船只已经消失在远方了,只留下一些杂物漂浮在江面上,杂物随着江浪一荡一荡,仿佛在嘲笑着林清华的迟钝。
    一轮红日高高的挂在天空,将那金色的阳光洒在林清华的身上,仿佛和那江上飘着的杂物一样,在嘲笑着他,直到几片淡淡的白云飘到一起,才暂时终止了自己的放肆。
   
第七十节 城内城外


    一轮银盘似的月亮有气无力的挂在天空,冷白冷白的月光漫无目的地洒了下来。
    一条深深的背街小巷里,歪七扭八的躺着两排低矮的房屋,从房屋上那斑驳不堪的墙壁来看,这些房屋最少也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那破破烂烂的窗户,那空洞洞大开着的房门,还有那屋子里被透射进来的惨白的月光照得同样惨白的杂草,无一不在向人诉说着自己的破败,很显然,这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居住了。
    不过,这些房子附近还是有些动静的,几条饿得皮包骨头的野狗正在这一带逡巡,在房屋里和周围的乱石堆里寻找着,似乎想找些能够果腹的东西。
    但不等这些野狗找到吃的东西,从远处御街上传来的一阵马蹄声就将它们吓得四散而逃。
    一支百十人的队伍正路过御街与那条背街小巷的街口,其中约有近一半的人是骑马的骑兵,而剩下的人则是步兵,从他们举着的旗帜来看,似乎应该是满清八旗中正白旗的军队。
    一名约四十岁的大汉正骑在一匹战马上,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与他并列而行的是几名亲兵,虽然他们没有提着灯笼,但是借着月光还是能够看清他们的面貌的。
    与身边的亲兵一样,这名骑在马上的大汉也是一脸的愁容,仿佛遇上了什么最痛苦的事情一样。这名大汉不是别人,却正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