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线内外所有人员都已撤离至核掩体内,共同见证新时代核武应用翻开新的篇章,契科夫法则,果然无可避免,时隔六十六年,核弹头又一次被投放在城市之中。
强光过后,以原爆点为中央,四周大范围产生高能粒子,极速加热空气,使高温空气与大量尘埃在爆炸力和浮力作用下高速升空,形成一道笔直的云柱,等到云柱升高膨胀后,它顶部空气和尘埃遭遇上空冷空气开始降温,而后减速,并向周围平移,最后逐渐下降。
从远处看来,这样一根直入天际的云柱,就像是一朵蘑菇。
在蘑菇底部,核弹头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在原爆点中心区域产生数千万度高温与数百万个亿帕的高压,尽管这几千万度的高温仅仅持续一瞬,甚至热辐射都未能在冲击波的助推下形成火风暴,但在原爆点中心,一切都已在极致的高温中灰飞烟灭。
曾让墨环敬畏如神明的白银巨人,只剩下些许残躯碎骨,其余部位则全都蒸发成大量银蒸汽,随着蘑菇云一同上升。
墨环呆滞地看着屏幕,他不知道那是怎样的焰光,让他从心底凉到背脊,即便张大了嘴,也只能在咽喉深处发出些许无意义的音节。
在这一刻,墨环仿佛见证了神的陨落,见证了人类文明与蘑菇云的崛起。
………………………………
第四百八十六章 威廉之墙
核平并未带来和平,白银巨人在核弹原爆点泯灭后,仍有新的裂缝不断出现,从这一点看来白银巨人与空间裂缝并无直接关联,或许四号地球的传说仅仅只是毫无根据的臆想。
之后出现的怪物数量并不多,海陆空三军共同构成的防线能够轻易将它们拦截,虽然以前被戏称为魔都的尚海真正变成了魔都,但并未对居住在华夏大陆的国民们产生生命威胁,与投放在尚海城区内的核弹相比,反倒是两千四百万外迁人口的安置问题,在华夏社会里掀起了更大的波浪。
不过,有华夏正府全力赈灾,失去故乡的人们即使找不到新的工作,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总能在正府的安置房内找到一处遮风挡雨的庇护之所,总能在需要的时候领到足量的口粮填饱肚子。
在此次全国动员共同救灾,各省市协调安置人口的浩大工程中,中央给出三项纪律、五条严令、八大禁止,从市县到乡镇,各地地方政府严格按照规定办公,绝不允许出现消极怠工推卸责任,更不容忍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中饱私囊。
步入战时,即便国家没有修宪,和平时期的规则也不再适用,胆敢偷奸耍滑者,必将付出百倍于以往的代价,能在华夏官场上摸爬滚打的都不傻,就算头脑不灵光,眼睛也很灵光,都能看清当前风向,因此包括各省份与各直辖市在内的正府部门一夜之间改头换面,工作效率直线飙升,几乎没有出现违规违法,让摩拳擦掌虎视眈眈的各级纪委扑了个空。
其中,作为人口安置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江北省正府快要变成中央巡视组的常驻地,新任省高官汪百宁顶住巨大压力,始终与省内各地级市、各国营及民营企业以及尚海灾民代表保持良好沟通,并极力为每一个新产生的矛盾寻求妥善的解决途径。
有了国家正府和各地同胞的支持援助,背井离乡的尚海灾民们开始适应新生活,高端人才和拥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主动寻找机会,不光是为了减轻正府的负担,也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哪怕住不上以前的大房子,过不了以前的好生活,也要想办法让以后的生活比现在过得更好一些。
而那些身无所长无法找到就业机会的灾民,则在正府、慈善基金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技能,争取早日找到再就业的机会。毕竟,安置房只是临时居住地,救济金和免费的粮食也不可能永远发放——就算持续发放,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一辈子住安置房,吃救济粮。
尽管日子过得很苦,但总归还有希望,还有追求美好明天的机会,与其他国家遭受魔潮入侵的灾民相比,尚海民众已经十分幸运。
尚海核爆发生后不久,墨西哥、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的国土与领空内便开始出现大量空间裂缝,几乎覆盖国土全境。
其中,地广人稀的蒙古国与澳大利亚暂时还能稳定秩序,而与蒙古国一样同为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几乎在一夜之间沦陷,大批民众逃亡华夏与俄联邦,甚至就连部分正规军也背弃共和国正府的命令,开着战车坦克和飞机逃离魔潮重灾区,等到快逃到国境线时,这些不合格的军人便纷纷脱下军服换上便衣,伪装成难民,而他们带来的大批武器装备则被抛弃在国境线以外十几公里处,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至于毒枭猖獗、军队弱势、正府公信力极低的墨西哥,则陷入彻底的混乱之中,这个国家原本就是血腥与混乱的代名词,在魔潮降临后更是将这两个词汇演绎到极致,没有任何秩序,没有任何规则,只有杀戮与逃亡,只有为争取生存机会的挣扎厮杀,与怪物拼杀,也与人拼杀,甚至还与美联邦的军队拼杀——大批武装集团在请求美联邦正府接纳并遭到拒绝后,毅然冲击边境线,并与驻守国境线的卫戍部队发生激烈战斗。
以前,墨西哥与美联邦之间的边境线只是随便一部汽车就能撞倒的铁丝网和围栏,它们在左右两侧分隔出富裕与贫穷,讽刺的是美联邦在边境线几乎没有城镇,而另一侧则是密密麻麻的墨西哥城镇与贫民窟,以至于一眼望去会有墨西哥繁华而美联邦贫瘠的错觉。
现在,一切都已改变,边境墙不再是鼓起勇气就能翻越的铁丝网和围栏,而是坚实墙基和钢铁壁垒。
被人称作“威廉之墙”的美联邦长城已筑起墙基,与机枪大炮一起分隔美墨边境,不仅手无寸铁的灾民无法再翻越这道隔开生与死的城墙,就连开着坦克战车载着大炮导弹的武装集团,也无法突破这道坚壁。
胆大包天冲击防线的都成了尸体,只知道胡乱挥洒炮弹子弹的乌合之众,在美联邦精锐之师面前,脆弱得像个瓷娃娃,轻轻一碰就是粉身碎骨。
这些蠢货的尸体成了最好的例证,只要还没有到饿死渴死的地步,只要还没有被恐惧摧毁理智,墨西哥灾民就不会冲击边境线。
越来越多的灾民难民堆聚在边境线外围,驻守边境线的美联邦军队只将他们驱赶到防线以外十公里处,便对他们放任不管。
随着难民聚集地内的垃圾和排泄物越来越多,病人和尸体也越来越多,疫情开始蔓延,而美联邦正府也开始“重视”难民收容问题,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美联邦正府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实际上他们是在借由各种名目各类事项拖延时间,他们在等那些难民死!
但凡是能为美联邦社会做出贡献的中高端人才,只要能拿出证明通过疫检体检,都能进入防线并得到美联邦正府的妥善安置,而无法为美联邦服务只会增添正府压力和社会不稳定性的灾民,全都被留在边境线上等死,他们大多数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一向重视人道主义的美联邦不会见死不救,却没有意识到对美联邦正府而言,在如此天灾面前营救他们,就等于变相迫害本国国民。
………………………………
第四百八十七章 民生国运汇聚此间
上京,十九局办公大楼,地下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且严肃。
在十九局与变控中心合并前后,办公大楼加建地下会议室,仅有主任级别的通行权限才能乘坐电梯来到地下两百米深处的会议室,会议室内外各种防护措施齐全,即便是钻地导弹也未必能在穿透上百米混凝土后破开会议室外部的合金防护层。
在美联邦五角大楼地底,也有着类似的会议室与指挥中心,不过,与传说中的“地下五角大楼”不同,十九局地下会议室的主要防护手段在于保证机密性而非安全性,建造施工方首要确保的是外部无法监听,内部无法泄密,而不必过多考虑导弹袭击的可能。
毕竟,只要零一基地尚未停运,理论上不存在导弹袭击十九局办公大楼的可能,所有指向此地的导弹都会被零一基地拦截。
在尚海战事过后,十九局内部副主任以上级别的高层大多知晓了零一基地的存在,尽管此前任何与零一基地相关的信息都属绝密,但在魔潮降临尚海后,零一基地不再封锁消息,而在目睹过威震四方的智械军团后,大多数人都能猜出华夏已经拥有堪比强人工智能的高科技造物。
华夏官方对于外界的相关猜疑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保有一丝神秘色彩的强大总是更能让人忌惮,再者世界各地魔潮频发,美联邦、俄联邦、欧盟等强国大国全都自顾不暇,一时半会儿不能也不敢把手伸向华夏境内,因此华夏的国际地位只在一份众人皆有的默契中,不动声色地上升。
既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真正认可的顶尖强国,自然要拿出强国的风采。
在这一基础上,居于中南海的国家领导人们经过多次会议,做出决策:在保证国境不受侵犯且国民人身及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不妨考虑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对邻国及受灾严重的第三世界国家伸出援手,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良好基础。
于是,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一众民生国运的大人物齐聚一堂。
主席台上,在正式任职文件下达后已成为十九局现任局长的齐心吾坐在中央偏右的位置(按照华夏安排会议作为的传统,这个位置是二号领导的座位),身穿黑色中山装的杨小千位于他右手侧的一号领导位。
在两人身旁,觉醒者议会会长于谦与大名鼎鼎的流火战神齐烈分别坐在三号、四号领导位,再往旁边便是远救会现任会长周天明与保密局魏主任分别坐在主席台两边边缘座位。
而在主席台下方的观众席,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坐着以洛阳南为首的议长内阁成员、以裴青弦与胡文超为首的远救会元老、以吴坤为首的超能学院负责人及教官,最后是会议内容相关单位的一把手,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各军工企业与能源企业的主管人。
第二排坐着曙光、裁决、灰烬、猎鹰四支王牌战队的队员,以及众多战力强大的资深觉醒者,其中还包括苏悦这样战功寥寥但贡献突出或能力特殊的觉醒者。
至于坐在第三排的,要么是富甲一方的豪商巨贾,比如立帆集团董事长、江北省省伟书记独子汪乾明,要么是掌控实业的后起新锐,比如战远公司的何育、王力。
即便是某个坐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上的与会成员,走出这间会议室回到自己的领域后,都是跺跺脚便能让一座城市震三震的大佬。虽然会议室内大多数人都游离在体制之外,虽然身处军政系统内的与会者为数不多,仅有几位头发花白的军事顾问,但这并不影响会议内容的超然地位。
可以预见,今天在会议室内得出的会议结果,都将由华夏官方发言人通告给全世界,成为国家意志、民族意志的体现。
简单几句开场白过后,齐心吾便开始介绍目前的情况。
“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安全的地域,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